中国商品涌入澳洲?专家警告:恐将推高物价,RBA控通胀难上加难
澳洲老百姓可能要哭了! 中美贸易战打到后院,中国货越卖越贵? RBA降息也拦不住!
刚以为能薅到中国货的羊毛,澳洲人就被现实狠狠打脸。 哈佛经济学家最新警告:中美打架澳洲遭殃,中国商品不仅不会降价,反而可能贵到让你怀疑人生!
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最高125%的关税后,中国货正疯狂改道冲向澳洲,但你家门口的Kmart和Bunnings可能要涨价了——因为越南、泰国的货都跑去美国赚大钱,中国货在澳洲连竞争对手都没了!
美国海关数据实锤:2024年1-4月,越南对美出口暴增37%,泰国汽车零件出口量创下历史新高。
这些本该和中国货在澳洲抢市场的商品,现在全被美国市场吸走。 悉尼港的货轮排队时间从去年的3天延长到7天,物流公司Allied Warehouse证实:深圳到悉尼的集装箱运费涨了55%,仓储成本飙升30%。
墨尔本大学供应链实验室抓到一个典型案例:某中国玩具商生产的电动玩偶,原本在澳洲卖39澳元,现在因为要绕道马来西亚贴标避税,到岸成本直接涨到47澳元。
更扎心的是,美国对越南产发动机加征10%关税后,澳洲割草机价格三个月里涨了15%。
RBA最头疼的核心通胀指标显示,虽然整体通胀从2022年7%降到今年3月的2.9%,但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偷偷涨了4.1%。
经济学家算过账:中国商品每涨价1%,澳洲家庭年度开支就要多掏380澳元。
贸易战传导链正在发威:中国某光伏板企业给《澳洲金融评论》的报价单显示,发往美国的组件单价0.28美元/瓦,而澳洲订单直接涨到0.35美元。
企业负责人坦白:“美国订单能赚25%毛利,澳洲只有12%,当然优先保美国。 ”
供应链断裂实况比预想更狠:悉尼卡车司机工会爆料,港口滞留的600个集装箱里,有1/3是等待组装的半成品。
丰田澳洲分公司确认:因为泰国产的变速箱延迟到货,凯美瑞生产线被迫停工两天,损失超200万澳元。
市场对RBA降息的幻想可能破灭。 利率期货市场显示:5月降息概率从两周前的80%暴跌到45%。
#瞭望2025#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模拟测算给出警告:如果中国货真涨价5%,RBA得把利率多降0.5%才能抵消冲击,但这又会引爆房价。
澳元贬值正在火上浇油。 过去半年澳元兑人民币汇率从4.7跌到4.3,留学生在超市发现:同样一瓶老干妈,价格从3.5澳元涨到4.2澳元。
外汇交易员透露:对冲基金正在疯狂做空澳元,高盛预测年底可能跌到62美分。
中小企业已经扛不住了。 墨尔本一家五金店主展示进货单:中国产螺丝刀套装批发价涨了22%,而越南货根本订不到。
他指着空荡荡的货架说:“以前补货只要两周,现在至少要等六周,客人都在骂街。 ”
供应链专家挖出关键细节:中国到澳洲的航运时间从14天变成28天,不是因为距离远,而是货轮要在印尼和菲律宾中转躲避美国海关审查。
某船运公司航线图显示,一条原本直达的航线现在要绕行4个国家。
RBA的秘密武器可能失效。 内部文件显示,央行原计划用降息刺激本土制造,但澳洲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6%,根本填不上进口缺口。
更尴尬的是,本土生产的铁锅价格比中国货贵三倍,超市根本不敢进货。
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。 悉尼宝妈群疯传省钱攻略:避开中国产玩具,改买库存充足的澳洲本土品牌。
但统计局数据打脸:本土品牌库存量反而比进口货少30%,因为工厂都在等中国的原材料到货。
全球比价网站抓取到魔幻现实:同一款中国造蓝牙耳机,美国亚马逊卖29美元(含关税),澳洲亚马逊标价58澳元。
有网友实测:从美国代购加运费都比澳洲本地买便宜,但海关新规要求必须缴10%的GST。
供应链多米诺骨牌还在倒下。 澳洲汽车协会证实:由于中国产的胎压传感器缺货,4S店保养预约排队超过三周。
修车厂老板吐槽:“换个传感器要等两个月,客户以为我在搞饥饿营销。 ”
这场价格风暴暂时看不到尽头。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刚宣布:6月起对越南光伏产品启动反规避调查。
这意味着越南货也可能被加税,全球供应链又要重新洗牌。 澳洲进口商收到风声,连夜把采购地改成墨西哥。

